七日后,房陵城郭,终于出现在远处的山坳里。
城墙依山而建,雉堞如狼牙交错。
要说这样的城池,定然是难以攻破,不过现在么……
诸葛亮在山上眯起眼睛,目光从远处房陵的轮廓上掠过,滑向了在东山之中的曹军兵营。
据蔡安的情报,蔡瑁就在那边。
虽然说诸葛亮有七八成的把握,蔡瑁是真心想要投降,但是诸葛亮也不能将所有兵卒的安危都寄托在蔡瑁一个人身上。
万一就算是蔡瑁真心投降,结果他的举止早就被其他曹军发现了呢?
而且蔡瑁就算是能控制曹军在东山的营地,那么房陵呢?
沙摩柯走了过来,『不派人过去么?』
诸葛亮摇了摇头,『先看看。』
从秭归一路而来,折损了大概有五六十人。
一部分是不小心摔死了,而也有一些人是被毒蛇,或是沾染到什么毒虫……
最简单的,比如说绿毛虫或是黑毛虫,一些人或许被扎了,也就是嗷嗷叫两天,但是也有一些人如果被扎了,就会立刻全身红肿,呼吸困难。
诸葛亮不太懂得医学方面什么是过敏,不过即便是他知道,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也无能为力。
华夏因为进入农耕文明较早,也比较发达,所以人的数量在世界上长期处于较多的位置,因此粮食短缺的危机,大概率是周期性的出现,这也导致了华夏人在基因上『进化』,或者叫做『适应』到了极强的程度。
一般的过敏,华夏人都是硬扛过去的,根本不算是什么大事,像是后世什么五仁月饼能杀米帝五分之一的人口的笑话,在华夏根本不存在。不过,后世在许多民族企业家的各种添加剂,公知鼓吹和砖家带盐之下,过敏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
不管古今中外,牵扯利益大了,总是有人会动脑筋……
这一次,诸葛亮没有多向沙摩柯解释什么。
如果是在之前,沙摩柯一问,诸葛亮就会直接给答案。
现在则是不会了。
不是诸葛亮和沙摩柯的关系变差了,恰恰相反,这才是诸葛亮真正在为沙摩柯本身在考虑。
沙摩柯原本打算是要去长安学习的……
诸葛亮告诉他,既然想要学习,那么就需要多思考,只有自己思考得来的东西,才会属于沙摩柯自己。
沙摩柯在旁边,见诸葛亮没有多解释,似乎也是在琢磨,挠着脑瓜子,不知道是觉得脑子痒,还是头皮痒。
……
……
房陵东山。
蔡瑁坐在中军帐蓬之内,看着大帐之外的曹军兵卒人影晃动,脸上露出了疲惫和忧虑。
这件大事,他已经准备了很久,总以为一切麻烦都已经预想到了,可是事到临头,他发现自己的准备还是远远不足。
首先是他没想到房陵的氐人将完全不像是一个愚蠢的山蛮,而是和狡猾的狐狸差不多。或者说胆小如鼠也可以,反正不管蔡瑁怎么邀请,氐人将就是不出房陵城,更是不到东山营地当中来。所以除非是蔡瑁要以身试险,亲自到房陵城当中去斩杀氐人将,否则他也无法顺利掌控房陵城。
其次,蔡瑁也不可能猜测得到蔡氏长老竟然没有按照他的意见,派遣人员走荆北线,而是绕行了江陵,这就导致了原本蔡瑁预估可以和骠骑军联系上的时间大幅度被延长了……
蔡瑁不可能在没有联系上骠骑军的时候,就悍然举起反旗,也不可能有什么大动作。可是这样无休止的等待,确实是耗费了蔡瑁的不少的心神,令其憔悴。
一般来说,像是在通讯不便的年代,差上个三五天,都算是正常的,但是十天半月下来依旧没有什么消息,蔡瑁又不可能接二连三的派人回襄阳询问情况,所以蔡瑁内心当中的压力和彷徨,可以想象。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联系上了骠骑军,然后顺利的利用骠骑军的到来,出其不意的干掉房陵的氐人将,然后直接挥军突袭襄阳侧翼,在曹仁曹真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破了襄阳!
如此一来,蔡氏自然是大功一件,也就不用发愁后续骠骑来了要如何应对的问题了。
次一点的局面,就是骠骑军接到了消息之后,还要向斐潜汇报,然后一来二去,时间就被拉长了。这期间需要至少一个月,在这个一个月的时间,他必须要保证待在房陵,要不然等骠骑军一来,他又被调走了,岂不是凉凉?
最差的,就是蔡氏长老被发现了……
虽然蔡瑁有信心,即便是蔡氏长老被发现,蔡氏也是有一定的反击之力,但是如此一来蔡氏必然折损极大!
到时候蔡氏蔡洲之中,能不能有一半的人活下来,都不好说。
而到了现在,蔡瑁又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李典似乎并不在房陵的对面!
这些天来,蔡瑁为了不让其他的曹军兵卒发现有什么不对,也为了能够更好的和房陵西面的骠骑联系上,所以他持续的派遣斥候,有意无意的越过房陵中线,向西边的骠骑营地查探,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汇总,蔡瑁发现了骠骑在房陵西面的营地,很有可能是空营。
或者说大部分骠骑军已经走了,只留下少部分的骠骑军在那边……
那么李典是接到了蔡氏的消息之后走了,还是说在没接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诡三国请大家收藏:(m.shouda88.net)诡三国手打吧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